GEMBAers Talk | 面对疫情,企业家在行动(四)

来源:emlyon高层管理课程 时间:2020-03-20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本年初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让绝大多数企业措手不及。历史上,人类曾无数次与疫情交手,虽然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都以人类的胜利而告终。面对此次疫情,政府无论是从延长假期,人员隔离,还是交通管制方面,都采取了更为有力的控措施。对企业而言,如何将对疫情的焦虑转换为组织应对复杂情势的行动,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北邮-里昂EMBA学生企业又是如何通过有利措施降低疫情对于企业生产力与员工生活水平的影响的呢?

吴 菲
北邮-里昂GEMBA2018级春季班学生
ExpoSCM(会展供应链) 创始人&CEO
中国绿色会展联盟副秘书长
全国会展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截至今天海外累计确证病例已近70000例,其中会展产业最为发达的欧洲超过30000,全球形势不容乐观。2020年2月29日,本人发出了@会展企业的一封信,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贸易报、全国城贸联会展工作委员会等媒体、协会和机构转发,很多企业老总和行业友人给我发来私信探讨下一步的企业经营,总结了一下将个人对会展市场一些看法分享给大家:

国内市场,近期发布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比上月下降14.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月下降24.5个百分点,受疫情冲击,非制造业经济总体回落明显。文化、旅游、娱乐、餐饮、零售、交通运输、制造业、房地产正在遭遇重创,而会展企业几乎体量都不大且正好属于重创行业中的一系分支,本次疫情影响最大的展会分两类:

一类是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展会。这类展会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海外展商占到30%以上的展览会项目,一种是大量外向型国内企业参展等待海外观众来采购的展览会项目,有些国际型展会项目缩水近40%。另外一类是区域性举办5000-20000㎡展览会项目,展商流失导致的展会缩水会让项目变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展商的利润直接导致市场费用的缩减和参展项目的选择)一些中小主办单位是这波疫情影响最大的企业,他们本来展位收入就低于行业大展,他们的影响会直接波及整个区域供应链企业的业务减少。于此同时各行各业的顶级展览会也将因为疫情导致海外和中小企业参展商的减少以及国内国际观众量的减少遭受不同的损失,这是铁定的事实。

疫情之下,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置身事外。黑天鹅事件在2020无法避免,上游的参展客户捉襟见肘将导致前三季度乃至1-2年内都无法复苏,此时的我们一定要严控成本,死保资金链、现金流,尽快回收应收账款,起码要有3个月以上的现金流,最好能有6-12个月。机遇存于挑战,市场跟随时代,熬过去天就亮了,会展企业要做好与国家一起过苦日子准备。

国际市场,近期受疫情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大震荡,美股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3月3日美联储突然宣布下调基准利率50个基点,疫情全球蔓延,病毒以无形之手调整全球经济,由于中国这座制造帝国按下了暂停键,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影响非常巨大。这将对全球的展览会市场带来重大利空。海外展会大面积停办或者延期(很多海外展会2-3年一届)意味着近两年国际展会市场将陷入历史低迷,企业资金影响是一方面,大量的海外和本土观众的减少将成为各国展会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部分在国内的海外展览服务企业在群里谈到上半年影响下半年生意做不完的想法不敢认同,从现在的海外疫情发展趋势来看将远远没有到达爆发期,所以恢复过程还相当漫长,短期之内不能过于乐观,适当做好财务规划和现金流控制、风险控制、业务结构调整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

重谈安全。历史经验,疫情的发展会经历萌芽、扩散、爆发和衰退四个阶段,随着中国每天感染数据的下降,国内已经基本控制,但是国际感染数据曲线还在直线上扬,输入性病例开始初显,按照钟南山院士的说法会不会再来一波不好说,所以安全仍然是第一要务。展览会属于密闭空间行业,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即便是疫情结束后延续的现场防控成本也将直接增加主办单位的各类成本支出。

热闹的会展圈(各种战疫课堂,各种公开课,各种实操指南)。在最近一段时间可谓是盛况空前,行业协会,各类机构做足了“宅经济”的功课,确实大家需要静下心来思考和学习在此为行业发生的这些专家和学者点个赞。在这场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疫”中,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做法,培育壮大新兴手段。

线上展会真的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吗?这两天一个上海的朋友还在跟我探讨,线上会展能不能做是否会成为一个商机?整个展厅各家的展位效果图是否可以3D建模?逛展会可否用VR技术?但展商真的会因此买单吗?我反问他你到底是线上展示展览会还是线上展示参展展品。第一届世博会距今160多年历史,展会的行程和百年来的演变其核心本质没有变,那就是新品发布(需要场景和空间)、那就是看样交易(需要除了视觉听觉以外的其他感官)、那就是人和人在现场的交互(情感的碰撞)虽然这是展览会仅存的几点最大价值。营销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当面拜访客户永远强于电话、微信/聊天软件沟通,零售行业成熟的发展经验也告诉我们消费者永远需要线下体验,即使实体店变成线上商城的Showroom那也取代不了线下的体验需求。任由粉丝经济,任由预约销售,任由网红肆意,那也只是一种营销手段而已,最终盈利后台玩的还是供应链。上述三点线上短期之内是无法取代的,所以任何事物的存在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大家不要妄自意淫,深入做做展商需求调查,算算投入产出,思考思考为什么做?怎么做?要做成什么样子?避免“被忽悠”转入“网路”歧途。

不看好所有因为疫情而产生的规模增量,展示类、视频类、资讯类、在线会议类、娱乐类,都属于这种情况。潮水退去的时候,也是规模增量失效之时。不能完成模式的蝶变,只不过是一个变大了的茧。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不只是效率问题,更重要的一种新会展方式的诞生。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展览云时代,如何推进展览业创新与发展》的文章,新华社等媒体进行了转载,信息化永远是不变的主题,如何驱动展览业信息化发展,打通全渠道、融合全产业链、赋能其他行业成为我们未来思考和发展的方向。

国家近期提出“新基建”,展览行业同样需要“新基建”,一是加大基础能力建设,变革模式;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三是用新展览思维,全渠道营销;四是互联网+数据的整合,数据和信息加速流转,小步快跑,积极探索合伙伙伴和服务商,合作共赢。展览相关的政务线上化将成为常态,应该说,之前的政务信息化主要做到了系统信息化,但没有树立面向服务的数据思维,承压后将转向数据应用导向,一方面主管行政职能部门内的数据规范和统一会提上日程,另一方面跨部门之间和跨行业数据共享是必然趋势。区块链会将成为会展产业政务服务部门口中耳熟能详的名词。

疫情催生了变革,延展了空间,停工不停业、停课不停学……每一个领域都在诞生独特的蜕变模式,未来在线报馆、在线参展、在线出图等方式将层出不穷,用新展览思维积极布局网络平台,探索新展览模式,疫情后,时空延展是会展产业永久的命题。

自由业务员、自由设计师等专业类职业会相当普遍,这将大大为现有的展览服务公司降低成本,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作为一名「云匠」也能打天下。

值得庆幸的是各地对于本次疫情都伸出了“看得见的手”来干预但会展产业中的小企业实在是太小了,小的足以让人忽视,他们如何能从金融部门拿到相应的续命资金?相应的救市措施不断,但市场对于那些措施的反馈也只是杯水车薪,就拿减税来说,没有收入何来税……圣经马太福音章节中有句经典的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疫情当下会展产业中这只“看得见的手”干预后强者俞强、弱者更弱马太效应也将随之凸显。但对于宏观调控能做的也就仅仅如此,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规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会慢慢伸进来,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宏观调控抉择两难的情况下,我们深处着力,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之策,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韧者持恒,韧者笃行,韧者竟成,坚持向前是当前企业唯一的救赎之路,没有退路。如同攀岩,一次极小的失误就是万劫不复。所以,你唯一能够做的是,一遍遍练习、一次次尝试,踩稳了,脚踏实地把一个个风险点都消除。

结论:别跟现实计较,计较怎么实现……

该篇内容来源于“会展供应链”公众号

行业:房地产、餐饮、大健康等

屈小宁
北邮-里昂GEMBA2017级校友
北京启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谁能想到,2020年的开年,我们会以“战疫”这个词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我们作为一个涵盖房地产、商业、餐饮、文化、大健康等全国性业务发展的民营企业,虽然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各个地方还有不同的疫情控制政策,真正复工等待的时间过长,按照目前时间计算我们到今年的4月份才能正常开展工作,所以这次疫情对我们企业的冲击还是较大的。

防疫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无情人间有爱,抗疫同心,众志成城。我本人是军人出身,启和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我们更是要在危难时刻,做好责任担当。集团下各个业务板块都在为抗疫贡献自己的力量,特别是青海大茂奥特莱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向西宁公安局、交警队和城市执法队等辛苦操劳战役在防控第一线的工作者进行各类“战疫”物资的捐赠活动,为维护城市秩序的工作者们加油,向奋战在一线的公安干警们打气,向保卫入青咽喉的高速交警们致敬!

在集团内部,我们始终把员工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疫情期间始终坚持服从国家政策方针,一方面严格按照要求为复工提供安全安心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我要带领我的员工在这场冲击中自救和突围。特别是房地产业务板块,政府基本上对地产没有太多的有利政策,只是土地时间拖延的政策,这些不利因素只能我们企业自己扛。在正视困难的同时,在疫情期间带领全员学习充电,集团各版块一直在积极找对策。我们对发展战略、业务模式、营销策略和组织架构等重新进行了迭代升级,一方面资源整合能够与企业共担风险的合作伙伴,一方面拥抱科技,数字化生存,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业态融入进来,同时采取线上线下打通的营销模式,积极应对挑战,化危机为转机,逆流而上。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奉献爱心力量,分担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抗击疫情工作,切实履行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社会责任,助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时我希望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人士加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行列中,以社会大爱和守望相助的精神,为疫情防控工作助力。、

坚信,天佑中华,我们一定能取得这场“战疫”的胜利!

行业:食品加工与食品、饮料制造业

丁 旭
北邮-里昂GEMBA2019级春季班学生
北京万莱康营养与健康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董事长

这个春节十分特殊,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广大医护工作者夜以继日的奋战在抗疫的第一线,也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自2020年1月27号以来为抗击疫情,北京万莱康营养与健康食品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用共计150.4万元,56400支谷物营养即食棒,为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提供营养和能量保障。因为万莱康谷物营养即食棒具有营养密度高且营养全面均衡、能量释放持久,携带食用方便,美食美味的特点。既可撕开即食,又能冲泡当粥,方便两吃,恰好适合奋斗在一线医护人员在时间紧迫、消耗巨大的情况下方便快速的进食并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最大限度解决了他们没时间吃饭、吃饭不方便、防护服不舍脱、由于食物单一导致营养不均衡等难点。

如此严重的疫情,对各行各业都产生影响,万莱康营养与健康研究院专业生产研发方便、好吃、营养的代餐食品,如没有疫情影响,我们应该已经开工20天了,而现在我们企业(2月27日)只有7人复工,其余人要么在家办公,要么隔离在家无法到岗,或者还没有办法回北京。此外因为营养棒营养丰富,所要使用的原料种类高达300多种,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紧密配合,才能满足我们供应链的需求,而疫情当下就算我们想复工,快递公司与原材料供应商都没有复工,原料无法到位,影响了正常生产,货物无法寄出,影响了客户的体验,在潜移默化之中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企业必须灵活变通。关注员工和客户。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迅速采取行动以确保食物供给,并保证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生存下来,共渡难关。在当前应该兼顾短期与中长期的策略组合,为企业在2020年形成变局突围“强身健体”。

跨部门协同

疫情应对小组:成立一个由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代表组成的快速行动计划协调小组并与企业决策者直接对接。

健康和安全

  • 疫情防控:首要任务是确保员工及其家人的健康与安全。确保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和客户都已测体温并佩戴口罩,增加清洁消毒次数。尽可能安排员工在家工作。
  • 食品安全:由于生产、库存管理和配送程序的变化以及额外的疫情压力,工作人员易于疏忽日常工作中的食品安全细节。需要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员工能够高度关注食品安全。

产业链

  • 1沟通反馈:要求销售团队与客户保持密切联系以积极评估其状况。采购或运营部门也应保持联系并评估供应商的情况。
  • 2物流运输:与地方政府合作,以确保运送食品的货车具有所有必需的许可证,并与当地政府提前确认好行车路线。与运输物流公司合作以适应新的消费者行为和新的需求模式。
  • 3渠道结构:制定新计划,减少对需求削减渠道的发货量,增加对需求增长渠道的发货量。如有可能可设法将现有库存从低需求渠道转移至高需求渠道。
  • 4确保供应链的生存:在必要且可能的情况下,进行相关调整以帮助供应商或客户渡过难关。供应链中很可能存在现金流困难,龙头企业应该想办法延期付款条件,灵活交货计划。企业需要确保供应链完好生存,为疫情结束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与消费者沟通

  • 保持透明度、构建用户信任:保持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透明度,构建可追溯能力一直是对食品企业尤其提出的要求和合规性需要。在疫情期间,大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特别是供应链与人员管理,及最后一公里包装、配送等环节的卫生除菌变得更为敏感。食品企业应该积极向大众传递其关于产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信息。
  • 抓住移动互联新媒介的机会:为了避免人员集中和交叉感染,各地已实施最大化的人口限流措施。从而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环境,用户数量、使用频次与时长等都是移动互联网历史上少有的峰值。因此,食品企业应该借助一些移动应用平台或自媒体、微信公众号集中与用户做交互,寻求用户转化的新契机。

中期和战略性措施

  • 评估新形势:正确识别消费者行为变化,疫情过后,一些消费行为变化将恢复正常状态,如餐饮消费会逐渐回暖,但部分消费行为的变化会得以延续,比如农贸市场份额受到挤压,食品电商和一些已经实现O2O协作的超市的消费得到增长,食品电商消费群体拓宽等。
  • 制定现金流计划:原有的资金周转周期被疫情打乱且疫情持续时间不确定,为了了解和控制风险,企业应该制定3-6个月的现金流计划,加强现金流管理,控制成本,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谋划各种融资机会,优化资金结构。
  • 拓展新兴渠道:消费者外出减少,线上消费意愿激增。食品品牌和零售商可通过提升其线上形象和运营能力来吸引这部分消费人群。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传统渠道的食品企业需要拓展新的渠道,如社交电商和以O2O协作为特点的快消类零售超级物种对当前零副食及生鲜、蔬果等产品的消费带动,及对大众新消费习惯的培育。
  • 放眼未来:企业应开始调整未来几个月的销售节奏、生产计划、运输计划及经营预算,推动整体供应链与策略计划匹配。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劳动力短缺和运输限制使食品和餐饮行业产生了较多库存和现金流问题。企业应与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保持密切沟通协调,找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解决方案,并确保其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可以在严格的疫情防控期间生存下来。

当商业和生活环境恢复时,消费者和客户将会记住那些曾经帮助他们渡过这个艰难时期的企业。

行业:智能制造

郑燕芳
北邮-里昂GEMBA2018级秋季班学生
江苏微云人工智能有限公司
副总裁

江苏微云人工智能有限公司主要做数字化牙科,面向口腔诊所提供智能制造服务。众所周知,新冠肺炎主要以唾液飞沫传播,这对全国牙科诊所、牙医群体震荡很大。几乎所有牙科诊所都停业了,复工日期迟迟不明确,这对公司短期业务有一定影响。但是,我们同时在这次疫情中看到了行业机会,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具备“无人工厂”能力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将快速推动行业变革。

疫情发生后,我们每天都关注疫情变化,也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延长了春假。在这期间给所有员工发了慰问信,每日统计他们在家的健康状况。有一段时间我们都是通过远程在线办公的方式来处理工作。这次疫情让我们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商业机会,所以哪怕是远程办公,我们团队也是高效地围绕运营方案做分工和配合,短期内快速地做出一些成果。

为了安全、顺利地复工,我们提前准备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也制定了人员到岗安排,对异地返回的员工安排隔离14天;每天上下班都严格实施防疫流程,比如每天早晚给员工测量体温,提供一次性医用口罩、所有办公空间都配备了气溶胶杀手进行灭菌、并且增加多台微波炉、自动零食机、自动咖啡机等,以保障员工有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未来医疗行业的标准一定会更高,无接触、无菌化的医疗操作会成为发展潜力。劳动力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也一定会被智能化无人化取代,这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间接地通过这次疫情更加速了我们的发展。今后我们会加快步伐,努力做出更多成果,为国家医疗行业、医生群体解决问题、减轻压力;也为更多需要就诊的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医护渠道。这是我们的愿景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