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车人共话行业前沿,EDP汽车精华班第一模块开课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1-10-09

她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希望得到更多认知提升的80后中坚力量; 他是一直专研技术,企业倚重的“技术咖”,他希望在企业全方位体系管理能力上得到提升; 他是一名前瞻性创业者,百年汽车大变局加速了企业成长,希望通过知识迭代助力事业飞速发展……

在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高位震荡期的当下,各种创新力如狂风突进般冲击着汽车人的认知,企业管理者们急需一场知识风暴,去迭代、去认识变化中的世界。

2021年9月24日-26日,由法国里昂商学院与轩辕之学重磅打造的EDP-EMBA汽车精华班1期开学典礼暨第1模块“行业前沿与战略创新”课程在上海同步进行。

作为欧洲历史最为悠久的商学院之一,法国里昂商学院是全球范围内1%能够同时获得三大国际认证 (AACSB, EQUIS, AMBA) 的商学院之一。EDP-EMBA汽车精华班是法国里昂商学院与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聚合赋能顶级生态平台——轩辕之学,在经过长时间的行业调研,深度研判企业高管面对行业趋势及企业管理变化下对新认知的迫切需求,进而倾力打造的知识产品,开创了国际顶级商学院与国内汽车垂直知识平台国际化合作的先河。

课程打破了传统商学院以学为主的授课模式,构建了商学院最具独创性的双导师课程体系,主机厂导师以实战树英雄,商学院教授赋思想与知识。是大转折时代,置身于历史变革分水岭上的汽车人们,迫切需要的知识升级平台,在助力汽车人在战略、领导力、思维模式与资本的四大升级,打造汽车界的创领先锋。

轩辕之学校长、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在开学致辞中表示:“轩辕之学和里昂商学院强强联合,汽车精华班是一个共创共建的事情,最后要实现共赢,不是单方面就能做成的。”

轩辕之学校董、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指出,最近5年,整个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变。“我退休了,已经从岗位上淡出,但是你们在座的这一代人不一样,你们可能还有20-30年的工作生涯,每个人肩负的使命多么艰巨,面临的工作压力和挑战多么大。必须学习,在学中加强实践。”

轩辕之学校董、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王华认为,新汽车人站在两个大的背景下,一是中国大国之崛起,二是以中国和美国为代表的一种脱钩状态正在发生。身在中国,应该从肩负起历史使命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什么是战略创新?

课程第一天,王华导师先与同学们系统性地梳理了什么是创新、创新的本质以及创新的类型。同时,结合全球以及中国汽车产业现状,为同学们解读创新战略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方法论。

李书福从做冰箱的零部件开始变成做二轮助动车,到四轮汽车,基本上和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热门产物相关。“你选择进入哪一个行业,这就是战略。可以把冰箱做大,也可以放弃冰箱换个行当来做,这就是战略选择。”王华指出。

众所周知,企业在制定战略前通常会考虑“PESTEL”的指向作用,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 (包括消费者行为等等)、T是技术,E是环境,最后一个L是法规,通常讲,这是战略制定的驱动力,即谁推着你要做改变的力。

王华认为,通常讲战略的时候有一个驱动力,但在制订战略时,还应该有另外一个战略,我们称之为“战略之战略”,它是对现有战略的重要更迭。因此做战略之前要有大量基础材料的准备,不是临时脑袋一拍,而是把大量的基础数据拿出来说话,制订的战略才有成功的可能。

“做企业是马拉松跑,它不是百米赛跑,把这一段拼命跑完后面就没了,它必须有可持续的发展。”王华导师还通过自己跑拉力赛的一段经历来强调做可持续性战略的重要性。

在王华导师看来,做企业战略最主要的是了解前沿趋势,而这个前沿趋势对于汽车这种资产极重、产业周期冗长的产业来说则需要提前5年以上做准备。

此外,王华导师分析了目前汽车产业的前瞻趋势、全球以及汽车行业的领导者们都在关心的问题,并解读了目前汽车届的创新与蓝海战略。

汽车大佬们都在关心什么事?数字化、网联化是第一关注重点,电池、电动车出行是第二关注重点。”这也正是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谈到做创新时,王华导师导入了“蓝海战略”的思维方式。一般企业都会喊“超越客户的期望”,这其实是在做加法,功能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贵,成本不计代价。“蓝海战略”是逼着你想结果,当你要做一些加法的时候,你要做一些减法,别试图所有东西都要满足,这个就是“蓝海战略”基本的思维方式

一天的课程下来,同学们也是收获满满,来自广汽菲克JEEP数字智能与用户运营总监王博认为,通过这一天课程的学习,最大的感受是导师给大家打开了一些新的视角,“原来我自己想的是123,今天听完可能是456,特别是有关有关SWOT分析的课堂练习内容,可能之前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东西,但是今天练了一下,包括我们自己小组的讨论,发现里面的细节与工作中工作中进行对比,还是很受用的。

学员许夏是武汉德芬根汽车管路有限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她与王博有同样的感受:“我上课之前跟王博有同样的想法,SWOT和战略分析我每年要做2-3次,但通过今天的课程,回头再看之前做的东西,发现只是为了做而做,正是这一点我感触特别深,我希望我们这一组包括在座各位同学能继续把战略落地。”

双碳变革之下汽车行业何处去?

就像是一种承接,在第二天上午,曾带领北汽集团创造过多个“第一次”,刚刚从一线退下的徐和谊来到了EDP-EMBA汽车精华班的课堂上。他以他的多年产业经验出发,向同学们分享了面对当前产业形势,他对于前沿趋势的思考与洞察。

在课堂刚开始,徐和谊导师率先向同学发问。他细数了一下:从与生活态度相关的“躺平”、到与竞争相关的“内卷”、与生活理念相关的“轻龄”,最后回到了与产业发展相关的“双碳”——碳达峰和碳中和,这也是他此次授课的主题所在。

碳中和在全球已经是不可逆的进程。全球主要经济体已经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去年9月,中国向世界承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着国内全国性碳交易市场推进,以及欧盟酝酿推出碳关税,不管主动或被动,中国企业都将走向大幅减碳的路上。

徐和谊导师认为,汽车行业因其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碳排放总量增长快、单车碳强度高的特点,这使得推动其上下游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实现我国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这几乎已成为了行业共识。

就单车碳排放强度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的竞争力非常低,中国的纯电动乘用车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高于欧盟的12%,随着绿色新政和一系列低碳战略的实施,预计未来中国和欧盟的单车的碳强度的差距还将进一步拉大。因此汽车行业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对推动汽车供应链的碳减排,提高供应链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为重要。

同时,针对目前席卷全国工业大省的“拉闸限电”,徐和谊导师道出了背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即基于双碳目标(中国将在2030年前达到碳达峰,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的“双控”方案:即控能源消耗的强度和控能源消耗总量。

徐和谊导师提醒说,现在大家更多地是把汽车领域碳排放归结为使用环节,未来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碳排放也发生了变化,逐步由汽车使用环节向全产业链转移,车辆自身的生产制造和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厂商的碳排放变得愈加重要。

例如纯电动车原材料获取阶段的碳排放中,动力电池的碳排放占比已经接近50%。由此可见,动力电池的碳排放将直接决定未来电动车产品的碳排放属性,所以下一步的压力制造环节和零部件供商体系的压力每年会逐步提升,趋势很清晰。

要达到碳中和的目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汽车行业持续不懈努力。在课堂上,徐和谊导师也基于自己对行业的理解,提出了从近期、中期到远期三个不同阶段对汽车行业达成双碳目标的建议。

近期(到2025年)目标,建立健全汽车行业碳排放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汽车行业碳排放的管理制度、加快推动汽车市场形成低碳消费的新型模式;中期目标(指碳达峰到2030年),促进低碳材料的应用、提高汽车电动化比率、促进出行方式的转变;远期来看,则要推进电网清洁化的转型、调整能源结构,“远期目标是基础,是根儿,把这个根儿抓住了会解决大问题,不抓根儿再怎么控制量也没用。”

他预测,今后10年将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革命,可再生能源革命和人工智能革命突飞猛进、协同发展、三位一体创造新能源智能化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产品和产业的中国奇迹新时代。三大技术革命和三大中国优势集成在一个战略产品和产业,将爆发出巨大力量,不仅支撑汽车强国梦的实现,而且具有全方位带动引领作用。

“这将创造出主体产业规模十万亿、相关产业规模几十万亿的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规模化,再把新能源革命带动起来,传统的汽车、能源、化工行业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真正实现汽车代替马车以来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徐和谊导师说。

从汽车“四化”到汽车“十化”

在王华导师讲述了战略创新的底层逻辑、徐和谊导师以行业巨擘的角度解读了行业前沿趋势后,在课程第二天的下午,EDP-EMBA汽车精华班的课堂上迎来了一个特别的“声音”从行业观察者的视角讲述行业动态。

“在座都是汽车行业的,但是可能像我这样天天研究各个企业、各个厂家,在产业链上一直深耕广泛采集的人比较少,因此或许我能说一点大家平时在工作中听不着的。”站在EDP-EMBA汽车精华班的课堂上,轩辕之学校长贾可以导师的身份进行了其在轩辕之学的首次授课。

他从自己商业报道记者经历开始,讲到跨界进入汽车行业以旁边者的角色去审视产业。

长久以来的观察和通过和汽车产业大佬的对话,让他也深刻意识到职业经理人很多时候并不能体会到老板的痛苦,“有时候站位不在一个位置上,你觉得是对的,实际上不一定是对的”。因此在2015年,基于这种洞察,他写了《中国汽车调查》,记录了十几个主要的汽车公司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而他也是中国第一个约到王传福进行采访的记者。在2006年,他创建了以推动中国汽车向前进为使命的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以严肃的汽车产业产经报道参与汽车产业链各环节。

2014年伴随着蔚来汽车宣布进军造车,同期许多造车新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基于这些汽车的新变化,在2015年,贾可导师提出了“汽车四化” (电动化、智能化、电商化、共享化),作为关键词用以概述这些趋势。

“我发现世界潮流的变化不光是政经方面的变化,更多是产业的变局。”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产业发展,当时的汽车‘四化’也在不同时期呈现了新的变化。在课堂上,贾可导师带领同学们一起纵览了从2015年的“汽车四化”到2021年的“汽车十化”,同时也梳理了在不同时期,产业发展节点的关键词。

贾可导师对“汽车十化”进行了分析,实际上从技术层面上是五化,即电动化、节能降耗化、智能网联化、安全健康化、驾乘体验化;从产业和商业领域、运营领域也是五化,即绿色低碳化、数智化、金融化、共享化、产业集聚及生态化。这些逻辑特别清晰地涵盖了汽车正在发生的革命。

正因为软件定义汽车及智能网联化和数智化的趋势发展等特点,贾可导师认为现在再讲汽车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肯定是不对的。未来的汽车一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靠劳动密集型肯定不行,所以数智化的工厂也是发展的趋势。

由于在破冰环节,贾可导师对每个学员企业所处领域以及擅长部分已经有所了解,因此授课的过程中,他也在与学员们之间的互动上更具针对性。例如,当他讲到数字化的时,会让从事数字化工作的同学来进行介绍,在讲到无人驾驶的时候则就近期无人驾驶遇到的问题与从事无人驾驶的学员共同多维度分析。

这是EDP-EMBA汽车精华班的第一次课,三位顶级导师立足行业,深度解读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同时衔接商学院的系统化知识,将实战与理论付诸于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此前,杨振宁先生在一次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发表了讲话,回忆了好友邓稼先曾经写给他的这句共勉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