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校友智采:在“AI+”教育新生态中,持续探寻讲师的价值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5-04-24

黄嫚丽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主管学术研究生教育、招生、国内外认证与国际合作的院领导
从博士毕业留校任教到成为主管学术研究生教育、招生、国内外认证与国际合作的院领导,育人、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黄嫚丽的核心工作。在她看来,三者如同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循环,串联起自己职业生涯的主线。
在众多社会身份中,黄嫚丽最珍视的是“讲师”。每次走进课堂,看见学员们渴望新知的眼神,她都会油然而生一种自我提升和终身学习的紧迫感。“讲师的自驱力是学员进步的动力。”
“如果你在意学员的感受和掌声,就应该为之而不懈努力。”从教二十载,黄嫚丽将博导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在育人过程中持续探索讲师职业的深层价值。每当看到学员们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成长,在学业和职场上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她都会感到由衷的喜悦。这是为人师者最有成就感的瞬间。
在AIGC时代浪潮之下,黄嫚丽感受到人工智能对于教育的深刻影响,讲师既可以借助AI工具提升备课质量,也能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从课堂主体只有师生到升级为‘师-生-机’三元结构,AI改变了教学模式,也颠覆了讲师的思维方式。”
在她看来,如果有朝一日教学场景被AI全面渗透,批判性思维、领导力和适应性等软技能将成为讲师的核心竞争力。黄嫚丽期待通过求学法国里昂商学院CBL项目优化自身软技能,让“内容为王”的课堂硬实力在教育新生态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
▼ 以下为黄嫚丽的讲述:
重塑学生灵魂的精神导师
1997年,我进入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开启本硕博连读之路,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同时自2017年开始主要参与管理学院日常行政工作。除公派前往意大利费拉拉大学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的两年外,华南理工学术底蕴深厚的优美校园就是我工作生活的“圆心”。
我的研究围绕着企业战略管理、国际企业管理、跨国公司和国际商务展开。在费拉拉大学的访学经历,是我学术路上一段重要的旅程。它开拓了我的国际视野,为我之后负责深化学院与海外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对我个人成长而言,意义非凡。
在我的讲师生涯中,有一位博士生令我至今印象深刻。尽管快要超过学校规定的学习期限,但这位博士生的学术论文研究进度仍比较缓慢,对论文的各种修改意见存在抵触心理,整个人处于“写不动→焦虑→毕不了业”的循环往复中。
为了打破这一负向循环,我想方设法地让这位学生意识到论文的问题,并给予心理疏导与支持。从寻找论文写作的切口入手,一段一段地开始突破,慢慢让其理解逻辑论证的要义,逐步引导其找回自信。
尽管这位学生最后晚了半年毕业,但我们发现学生在沉淀中明确了人生方向,通过蓄力发掘到做学术的乐趣,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最后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也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与价值。在带教过程中,我们遭遇过不少艰难的沟通时刻,但都耐心地走过去了。她的成长令人欣慰,彰显出讲师塑造学员灵魂的使命和重任。
不久前,学院MBA项目举办了一场“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的评选活动,我很荣幸地上榜了。大家对我的认可,句句击在了我的心坎上。每次看到学员们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成长,在学业和职场上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我都会发自肺腑地感到喜悦。
AI丰富了师生交互的方式
最近,学校举办了多场有关人工智能的讲座,AI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成为师生们热议的话题。在我看来,这轮科技浪潮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且十分深刻的。曾经课堂主体只有师生,如今升级为“师-生-机”三元结构,AI不仅改变了教学模式,也颠覆了讲师的思维方式。
“师-生”“师-机”“生-机”“机-机”等多种排列组合,使师生之间交互的维度和层次变得丰富多元。在AI的助力下,讲师们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备课质量,学员也能获得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课堂教学目标不再遥不可及。
而如何巧妙地设计不同角色关系的组合,也由此成为讲师全新的任务。我们要围绕课程教学目标,以问题和结果为导向来设计“师-生-机”之间的关系,不能让它们随机产生关联。这对师生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课堂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讲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能在情感和价值观层面同步输出,帮助学员稳定情绪,塑造他们的人格。很多隐藏于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影响,AI是做不到的。
“软技能”成就课堂“硬通货”
对我来说,做老师的想法是在读硕士研究生之后才萌生的。毕业工作后在带教过程中,我总能从与学员的互动中获得成就感,所以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职业。
因为热爱,所以有动力。每当我走进满满当当的课堂,看到学员们渴望的眼神,都会暗暗给自己施压:一定要把课上好,给大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当下,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学员们对优质的教育期望与需求水涨船高,学习习惯也因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各行各业都在动态发展,对讲师来说,“一招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寓教于研,教研相长,我们得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
我与传统讲师不同的地方或许在于自己在意与学生的眼神互动,我总是通过很多的互动提问来鼓励大家踊跃地表达想法。我认为,当讲师为学员们提供“干货”的同时,结合情绪价值,是能够营造出温暖且富有激励性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我们取得开放、包容的教学效果。
在我看来,如果讲师无法与学员建立信任,前者的学识就没有说服力,后者也很难被激发、点燃。讲师要想让学员突破心理防线,就得在提高理论储备和知识水平的同时,注重思辨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软技能的发挥。当软硬实力深度融合时,讲师将最大化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课堂强调内容为王,大家普遍认为,讲师只要学识够深,不需要过多考虑语音语调、神情走位等问题。但如今学生群体的需求变了,我们也要适时调整,以学生为中心,让“软技能”成为“硬实力”的放大镜。
抱着提升软技能的目的,我走进了法国里昂商学院CBL项目的课堂。我相信CBL项目不会辜负我的期待,祝愿它能“搭建企业家为师的舞台,成为推动商业智慧有效传承的中坚力量”。
CBL项目介绍
CBL项目由法国里昂商学院发起,旨在汇聚各领域的杰出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帮助他们完成职业转型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仅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的课程体系,更鼓励学员们将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宝贵商业智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因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参与者可以在相互交流中获得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联络方式
杨老师 Alice Yang
Tel: +86 13564840538
Email:ayang@em-lyon.com
地址:法国里昂商学院亚洲校区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楼3层,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