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法的世界里,搭起医学与科技的桥梁 | GEMBAer陈果专访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5-11-15
陈果
小荷医学 医学事务
北邮-里昂EMBA2024秋学生
“医生是患者的渡河人,我们是医生的渡河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价值更好地放大。”作为小荷医学的医学事务副总监,陈果的工作虽不在手术台,却同样与生命紧密相连。他带领团队穿梭于研发、医院与监管机构之间,评估临床价值、推动合作落地、探索创新路径,在算法与医学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让技术更懂医学,让医学走向未来。
初心——流淌在血液里的医者情怀
走上医学之路,源于家庭的熏陶,陈果笑称自己是“在医院里长大的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是救死扶伤的理想,是被患者需要、被社会尊重的价值感。“在医疗行业,最不缺的就是人格模板,我目睹了很多知名专家,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默默无闻,却照亮了无数生命。”
对生死的敬畏,对生命的怜悯,构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底色。从美国雅培到法国达能、通用电气,从上海联影到罗氏诊断,他经历过创业,见证过外企黄金时代,也深度参与中国本土医疗企业的崛起。每一次赛道切换,都是对个人价值坐标的重新校准。
疫情期间,他更深刻理解了“医者仁心”的重量。当他在外企居家办公时,身为医生的哥哥早已第一时间奔赴武汉抗疫第一线。“那时我每天都问自己:除了焦虑,我还能做什么?”后来他悄悄给一线的工程师和运维人员送防护服,“虽然违反公司规定,但那一刻,我必须做点什么,才算对得起自己的职业。”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在医疗行业中的位置与价值。最终,他在小荷医学找到了个人理想与事业追求的契合点——“我们现在做的,是把顶尖医生的经验、流程和思路,转化为可复制、规模化的系统,用科技的力量托举医者的价值,让更多患者受益。”
挑战——在“快”与“慢”之间寻找平衡
“现在公司的节奏很快,但临床研究需要严谨,这是个‘慢变量’。”陈果坦言,这种“快”与“慢”的碰撞,是他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
他们团队正在完成肿瘤相关的临床前研究——这是全球性难题。“国外已有巨头涉足,但目前全球没有一款类似产品实现 大规模商业化。” “企业风格是快速迭代更新。”
团队统一共识,需要在“速度”与“严谨”间寻找平衡,陈果团队的解法是:任务拆分、数据驱动与可视化管理。“我们把必须完成的金标准证据与可协商迭代的部分拆分,采用‘小步快跑’模式进行A/B测试,用数据说话。”通过实时数据看板呈现进度与描述问题,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管理的变量,确保项目既保持临床严谨性,又获得持续的资源支持。
“医学需要耐心,商业需要节奏”,医学事务正是这座桥梁,让来自不同背景的团队同频共振,共同奔赴同一个宏大目标。陈果同学介绍,小荷医学的阶段性医学成果,24 年开始已持续在全球顶尖行业会议及医学顶刊亮相。这不仅是团队高质量协作的成果,更向全球肿瘤学界证明了 “中国抗癌研究” 具备与世界顶尖水平同台竞技的实力。
展望——AI+医疗的未来图景
“无论是蛋白质还是DNA,本质上都是一种语言。大语言模型在医疗领域有天然的应用场景,这是我们遵循的第一性原理。”谈及AI在医疗的未来,陈果打了个生动的比方:四个碱基的组合构成了人类的生命密码,从底层逻辑看,AI与医疗的融合顺理成章。
他认为,AI将重塑疾病管理方式——从断点式的诊断治疗,转向连续、连贯的健康管理。“AI会成为每个人的个案管理师,随时提供健康咨询、疾病管理、随访提醒和用药指导。”同时,AI强大的分析能力将加速医疗数据的循证医学转化。
但他也保持着医者的谨慎:“大模型的幻觉问题、伦理考量、数据合规等挑战不容忽视。因此我们选择从刚需的窄场景应用切入,扎实构建数据闭环和责任边界。所有数据必须通过国家人医审批和临床备案,最终用真实世界的研究进行印证,确保安全与合规。”
EMBA——打通医学与商业的任督二脉
作为医学事务副总监,陈果始终保持着学习状态。他读医学文献,也读商业经典;他在得到商学院听课,在深夜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体系;他同时也是多个国家医学行业协会的科普专委会成员,协助医生将专业知识翻译成大众听得懂的语言,也借此机会不断精进着自己的医学专业。
然而,他深知碎片化学习的局限,要在科技与医学结合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需要建立系统性的商业思维框架。于是,他开始关注MBA学习,在综合考察了众多MBA和EMBA项目后,他选择了北邮-里昂GEMBA项目。
“法国是欧洲医疗的标杆,世界癌症组织就设在里昂。赛诺菲、梅里埃等法国医疗企业在中国有很好的表现。”法国在医疗与创新管理上的领先经验,加上北邮在科技领域的深厚底蕴,完美契合他的跨界发展需求。
在EMBA课堂上,陈果常有“豁然开朗”之感:宏观经济学直抵核心,让他洞悉通货膨胀等现象的底层逻辑;商业模式创新课上的商业画布工具,当场解决同学企业的实际问题;公司战略课上,刘克选教授的追问尤其让他印象深刻:“你的假设是什么?用一句话阐述清楚逻辑。”这种持续的反思和提炼,迫使他将复杂的业务逻辑压缩到最精炼的商业语言。
在EMBA2025级秋季班开学典礼上,陈果作为EMBA在读学生代表发表感言,他表示,在一年多的学习中,他不仅搭建了商业管理思维框架、掌握实战方法,还结识了并肩前行的伙伴,收获了从容与信心。陈果重点介绍到,项目的AI课程设计帮助他真正实现了从工具熟练到业务落地的跨越:他运用相关知识带领团队完成了多癌防控领域的研究,并获得全球顶会的认可。他建议新同学拥抱多元文化、注重跨领域碰撞,把每一次学习实践当作“实验场”,用过程打磨能力、用结果致敬自己。
更重要的是EMBA带来的跨行业共创与连接。与来自京东的同学交流线上用户增长,与保险行业的同学探讨风险定价逻辑与风控,让他“跳出医疗看医疗”。
“这种跨行业的沟通之后,当我再次回到医疗场景,回看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就有了一些解法。”
当被问及如何用一句话总结EMBA的经历,陈果经过了一番沉思:“帮助我更好地把医学与商业打通。”这不仅道出了EMBA的价值,更是他职业生涯的完美注脚。
发大愿,迈小步,坚持长期主义
工作与学习之余,跑步是陈果雷打不动的爱好。他是刚刚结束的戈壁挑战赛A队主力队员,每周都坚持晨跑打卡。“从事医疗工作,每次都在经历离别生死,更深知健康的重要。”运动不仅让他保持活力与清醒,更成为传播健康素养的榜样。
“发大愿,迈小步,坚持长期主义。”是他最爱的箴言。“正确的事情的发生需要时间”,只有坚持长期主义,才能在医学与商业的交汇处稳健前行,成为一名真正的“渡河人”,托举生命的无限价值。
他用理性的力量拓展医学的边界,也用医学的初心,守护科技的方向。这就是陈果,也是这一代医疗从业人,在时代激流中最动人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