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L校友访谈 | 李卓博士:深耕塑机行业25载,以长期主义浇灌“价值树”
来源:法国里昂商学院时间:2025-11-21
在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型浪潮中,李卓的职业生涯如同一部微缩的中国塑机发展史。从2000年入行至今,他不仅见证了行业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完整周期,更完成了从车间技术员到企业掌舵人、从工科学子到高校企业导师的蜕变。这位自称“深耕塑机行业25年的行业老兵”,正以蓄势之姿,拥抱中国塑机行业“领跑”全球的未来。
李卓 博士
江苏卓越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里昂商学院CBL2024级学员
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转型之路
2000年,中国即将加入WTO,制造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毕业于常州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李卓,放弃了稳定的设计院工作,选择进入塑料机械行业。“我想在年轻的时候尝试陌生领域,给自己多一些挑战。”这个决定,开启了他与塑机行业二十五年的不解之缘。
在江苏科亚的四年间,他从车间实习做起,深入装配、调试、生产等各个环节。“那段经历让我对设备有了鲜活而深刻的系统理解。”2004年,他加入德资企业科倍隆,系统学习了国际化企业的管理体系。2010年,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背景下,他参与创办南京卓越,开启自主品牌之路。
2022年,面对智能制造浪潮,他创立江苏卓越智能工程有限公司,完成了从“设备供应商”向“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这25年,我们不仅见证了行业的发展,更亲历了中国制造业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创造的转变过程。”
持续学习:从MBA到DBA的知行合一
李卓的成长历程,是一部持续学习的典范。
2005年,已在企业担任重要管理职务的他,进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MBA。“MBA课程给了我管理的方法论,但如何将这些方法论与行业特性深度结合,还需要更深厚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背景。”怀着这样的思考,他随后攻读法国ISTEC高等商学院智能制造管理博士 (DBA)。他的博士论文《非上市民营企业股权结构与经营业绩关系研究》,正是基于多年企业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我们通过全国范围内收集200多家企业问卷,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模型,提出并验证了颇具颇具创新性的理论假设,这个过程帮助我顺利转型为学者型管理专家”。
这种持续学习的动力,源于他对“知行合一”的执着追求。“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做出正确决策。”
教学相长:从企业管理者到高校企业导师
随着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李卓开始将他的管理智慧传递给更多人。他先后受聘为南京大学商学院MBA行业导师、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硕士企业导师、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这些教学经历,让我有机会与年轻学子交流,同时也促使我不断梳理和升华自己的管理实践。”
在高校教学中,他独创的“价值树”管理模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这个模型将传统管理理论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与新时代管理趋势相结合,通过个人与平台、效率与公平、“管”与“理”三组对立统一的关系,帮助企业找到在不确定环境中的发展路径。
“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自己知识体系重构的过程。”李卓深有感触地说,“当你要把经验传授给别人时,就必须思考这些经验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论。”
里昂CBL项目:完美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关键桥梁”
在众多的学习经历中,里昂商学院的企业家商学院讲师证书课程 (Certified B-School Lecturer Program, 简称CBL) 给李卓带来了重要启发。“CBL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颠覆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授模式,而是通过引导式教学,激发学员主动思考。”
在企业内部培训方面的应用
李卓将CBL的核心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内训体系。他亲自设计了基于CBL方法的销售培训工作坊,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
“以前我们的销售培训,主要是讲师介绍产品优势、销售技巧,属于典型的‘灌输式’教学。现在,我们运用CBL的‘先发散后收敛’方法,先让销售人员独立思考客户痛点,再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他举例说明,“我们会使用便签纸让每个人写下自己的想法,然后随机分组讨论,最后选出代表陈述观点。这个过程不仅激发了销售人员的主动性,更让我们发现了许多之前忽视的客户需求。”
这种培训方式的转变,直接带来了销售模式的升级。“我们从原来的‘设备推销’转变为‘方案共创’,通过引导客户说出真实需求,量身定制解决方案。这种转变显著提升了客户满意度和成交率。”
在高校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同时,李卓也将CBL方法运用到了高校的教学实践中。作为多所高校的校外导师,他在研究生课程中引入CBL教学模式,获得了良好效果。
“在常州大学的研究生课上,我尝试把直播间搬进课堂,让学生通过真实场景学习营销策略。在北京化工大学的专题讲座中,我使用CBL的引导工具,帮助学生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这些创新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李卓强调:“CBL教给我的不仅是具体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育理念——好的教学不是知识的单向传递,而是思维的共同成长。这种理念无论在企业内训还是高校教学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价值树”理论的深化与升华
通过CBL的学习和实践,李卓的“价值树”管理理论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他将引导式教学的理念融入企业管理中,形成了独特的“引导式管理”模式。
“价值树的核心理念是对立统一,这与CBL的‘发散-收敛’思维一脉相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面对的是复杂的矛盾关系:既要标准化又要个性化,既要效率又要创新,既要管控又要赋能。CBL提供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在这些矛盾中寻找动态平衡。”
他举例说明,在解决“个人与平台”这对矛盾时,他运用CBL的引导方法,组织员工共同讨论如何在公司平台上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让个人成长反哺平台发展。“这个过程不是领导自上而下地给出方案,而是通过引导让员工自己找到答案。这样的解决方案更具可持续性。”
结语
李卓用二十五年的时间,书写了一段知行合一的人生历程。他的经历证明,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持续学习和实践反思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如今,李卓依然活跃在企业经营和高校教学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学相长”的真谛。正如他所说:“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改变自己,更要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他人。这才是管理者最大的价值。”